于是,我跟这位家长分享了桐桐的成长经历:
孩子和桐桐的情况差不多,桐桐尿床也尿到很大,大约也是跟小时候没有养成把尿的习惯有关,孩子没有建立躺着就尿不出来的条件反射。
家长应慢慢让孩子形成习惯
当然,考虑到案例中的孩子刚刚入园,我也提醒这位家长:
孩子刚入园时,还处于焦虑期,可能会出现行为习惯方面的倒退,这种尿床的现象也可能是一过性的,如果是这种情况,等到孩子的入园焦虑消除了,尿床行为也就自然缓解了。
跟这位家长就上述两种情况进行沟通,目的是让家长放宽心。很多时候,时间会解决很多的问题,我相信,即使这位家长不就此给孩子建立把尿的习惯,孩子的尿床也不会拖到多大年龄的。但对于这位家长最后提到的早晨起来给孩子看地图的情况,我却相对重视,因为既有的心理学知识告诉我,这样嘲弄孩子的做法,哪怕是善意的,也很容易伤孩子的自尊,给孩子造成焦虑的感受,压力之下,孩子更不容易自主地控制排便行为。当然,就像案例中所说的,这样取笑孩子的时间长了,孩子也很容易疲沓……想到这里,我就对这位家长说:
孩子尿了床,最好不要给他看,这样并不会阻止孩子尿床,还可能伤孩子自尊。
无独有偶,给这位家长上述回复之后,通过网络听西南师范大学陈安涛老师讲授精神分析课程,陈老师谈到肛欲期孩子的排便训练问题时,才知道如何对待孩子的排便行为,并非只有是否会给孩子现实的情绪压力那么简单。从长远来看,父母对孩子排便行为的反应还会影响其今后的人格发展,因为经典精神分析有这样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