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健康,是孩子发展的前提,而洗手是保障孩子健康的基础卫生习惯
想让孩子的手部发展的更好,孩子的手部卫生习惯不能忽视。当我们鼓励孩子探索世界的时,也需要让孩子学会洗手。
1.洗手可以减少细菌对孩子健康的危害。
日常生活中,一只未洗过的手上大约会有多达150种约80万个细菌。
细菌在自然界里是可以繁殖的,除非在极低的温度下(- 60摄氏度以下),细菌大约每20分钟增加一倍。理论上一个细菌细胞20分钟后变成两个,四十分钟后变成四个,由此类推。所以虽然洗手清除了绝大部分细菌,但残存的细菌很快会繁殖起来,并且,我们在洗手之后还会接触到含有细菌等致病菌的各种表面,比如桌面,扶手,遥控器和水槽等等,简单讲,就是洗过的手又变脏了。因此需要采用一些有抑制细菌生长的物质,控制和减缓细菌的繁殖,从而使洗手后的状态得以保持一段时间。这对于儿童尤其重要。孩子尤其是幼儿很难养成频繁洗手的习惯,在日常生活条件下也没有必要和可行性。而孩子的手又容易频繁接触眼、口、鼻等部位,使大量细菌进入人体造成肠道感染,呼吸道感染或皮肤的局部感染(疖、痈等)。
人民日报和央视新闻等主流媒体曾经报道过,上幼儿园的孩子有很多机会接触到无数的细菌。早上,孩子上了校车后,他们可能跟校车扶手上千万个大肠杆菌交了朋友;上课时,他们会在不知不觉中跟课桌上数以亿计的致病菌一起上课;课间,触摸到的楼梯扶手会成为细菌的游乐园,容易让孩子腹泻;写字时,铅笔上的细菌用1000万个手指头都数不清;喝水时,看似干净的水壶上面则有超过3种细菌在上面安家;爱玩玩具的不止有孩子,还有超过800万的致病菌;孩子感兴趣的遥控器也可能变身危险的玩具,每个按键上都附有上千万的细菌,就连上完厕所后,小朋友摸摸厕所的门把,都有亿万的细菌跟着他走,而水槽则是容易忽视的藏污纳垢的地方,细菌数量堪比马桶;
有研究人员曾经为了测试一下细菌传播的速度有多快,做过一个非常有趣的荧光粉实验。首先,研究人员选取了一个班上的40名孩子作为研究对象,让其中的1名孩子先在手上抹上荧光粉(为了安全性,研究人员用荧光粉代替了细菌),在1个小时的集体小组活动中,有超过24个孩子沾染了荧光粉,1个小时乘校车的过程中,有超过31名孩子沾染了荧光粉,而在50分钟的操场活动中,所有的孩子都沾染上了荧光粉,沾染上荧光粉的孩子就代表着感染了细菌。由此可见,细菌传播的速度非常快,孩子需要勤洗手减少细菌对健康的威胁。
世界卫生组织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指出:正确洗手可以有效预防疾病;其中腹泻性疾病和肺炎是导致大部分儿童死亡的元凶,特别是呼吸道疾病是五岁以下儿童的最大杀手。洗手可以将腹泻性疾病发病率降低近一半,肺炎发病率降低四分之一,用肥皂、香皂及洗手液洗手是预防腹泻性疾病和肺炎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还能有效预防或降低感染性腹泻,流感,手足口病,红眼病,皮肤疖肿的发生率。
2.洗手能促进孩子双手的灵活性
孩子洗手的动作伸出手臂这样的大运动,又有揉、搓、交叉等精细动作。这些动作即能促进孩子手部关节灵活性的发育,也能促进手部肌肉控制能力的发育。
即使是父母为小婴儿做手部清洁时,这种行为也相当于是给婴儿的小手做了一次抚触,对于孩子的成长也是非常有利的。
假设孩子从出生到6岁,平均每天洗手10次,总计可达21900次洗手,相当于孩子的手部的关节和肌肉得到2万多次的刺激和锻炼。这些“小活动”对于成人来说,影响微乎其微,但是对于孩子来讲每天十几次的刺激,所产生的差异是非常大的,能促进孩子手商的发育。
相同年龄的孩子,双手灵活性的差异是非常大的。所以你可能会经常看到有些孩子入园适应期非常短,而另外一些孩子则可能入园半学期了仍不能独立吃饭、上厕所,衣服鞋子也很难穿整齐,尤其遇到幼儿园安排的手工活动时会产生各种抗拒的行为等。
3.洗手会促进孩子手部触觉的发育。
什么是触觉?人体表皮接触外界刺激而产生的这个感觉,就是触觉。就像我们去买衣服的时候,会摸一摸面料舒不舒服,是柔滑的还是粗糙的,这些都是我们的触觉带来的感受。
手部触觉敏感的孩子,会特别不喜欢手上有异物,显的很“怕脏”,画画时粘上点颜料都要立刻洗手,不喜欢摸粗糙的物品等,也会很介意跟其他小朋友手牵手。
想象一个场景:一个孩子特别怕别人靠近他,碰他,也不愿牵住老师或同学的手,请问这种“触觉敏感”型的孩子在社交场合可以轻松自如吗?能顺利认识到新朋友吗?能体验到社交带来的快乐吗?如果你希望孩子在社交的过程中是自信的、快乐的,能够积极去引导参与到社交活动中,那么,一定要帮助宝宝发展良好的触觉。
经常洗手,流动的水和肥皂或洗手液等外界的刺激给孩子手部带来丰富的触觉体验,这种触觉体验会给孩子的大脑带来不同的刺激,还会有助于孩子的大脑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