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给小儿用药的六大误区
误区1:感冒是小病,不用放心上。
儿童感冒后,若不及时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孩子将出现各种不适症状,从而影响生活、学习。且不及时对症治疗,还会引起并发症,如鼻窦炎、支气管炎、肺炎、中耳炎、心肌炎、肾小球肾炎、结膜炎等。所以当儿童感冒时应该尽早、及时对症治疗。
误区2:为了孩子赶快好,随便使用多种药物。
感冒有特定的自然病程,并非药吃得多就好得快。
药物之间会有相同的成分,同时服用会导致剂量增加。
小儿肾脏功能发育不完善,代谢慢,体内蓄积,毒副作用增加。
因此,本着安全用药的原则,妈妈们一定要给孩子选用配方安全、有效的小儿专用感冒药。
合理用药,不能多,也不能少。
误区3:口服药的疗效没有打针好。
打针或静脉输液的疗效与口服药相比无显着差异;但静脉输液的安全性差:如发热反应、静脉炎、**反应、小血管栓塞、肉芽肿、输液过快,均会导致小儿心脏负担加重等。
所以,本着安全用药的原则,能口服用药,就不打针,不静脉输液。
误区4:给孩子服用成人药,把成人药剂量减半或掰开。
成人药的剂型、配方是不适合孩子的,因为孩子用药需要根据孩子的体重来评估,随便减半或掰开,容易导致剂量过多或不足。
且儿童处于快速发育阶段,一些药物在儿童时期使用会导致不可逆的后果,如:四环素牙、链霉素引起的耳聋、沙星类影响骨骼关节生长发育等。
所以,本着安全用药的原则,选用有明确针对儿童用药剂量的儿童感冒药。
误区5:为了让孩子吃药,偷偷把药掺在奶、饮料、汤粥里。
容易降低药效,同时影响药和奶的吸收。同时,宝宝还可能会产生抗拒心理:如用奶瓶给宝宝喂药,聪明的宝宝尝到味道不对,以后会不愿意吃奶瓶。
孩子吃药必须与奶间隔开时间吃,间隔1-2小时,建议和水一起喂,给孩子选用口感好的儿童感冒药。
因此,建议喂药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些方法,比如,如果宝宝年龄很小,就可以直接喂宝宝吃下去,因为年龄小的孩子对苦、涩这种不良的口味还不太敏感;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妈妈可以坚定点告诉他,这些药是给他治病的,并给他一点时间做心里准备,比如从1数到10,通常孩子会在数到一定数字之后喝下去。
误区6:对待抗生素容易两极化——宝宝感冒,使用抗生素才好得快;或拒绝使用抗生素。
90%以上的普通感冒都是由病毒引起的,而使用抗生素并不会缩短病程,滥用抗生素反而造成病情延误、恶化、体内菌群失调等,增加细菌的耐药性。
只有在感冒合并细菌感染时,才需要使用抗生素,且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完成医生开具的化验单,在有检查结果的依据下使用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