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宝宝出生后,保护视力就成为了家长们重要的育儿KPI,越来越多人意识到抓住0-3岁视力发育黄金期的重要性。定期带宝宝去进行视力检查是很有必要的。不过,一拿到宝宝的视力检查结果,家长们却慌了神:怎么近视没找上门,远视和散光先一步找上了自家宝贝,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远视+散光≠宝宝视力有问题
先来说说远视,此时正确的叫法应该是“远视储备”。人出生时的眼轴长度通常只有16毫米,小于眼睛发育成熟时眼轴的24毫米。由于眼轴很短,进入眼内光线就只能聚焦在视网膜的后方,所以此阶段宝宝的视力都存在一定的生理性远视。随着孩子不断的生长发育和眼球成熟,到5-6岁才会接近成人视力水平,成为正视眼。如果宝宝5岁前视力很标准的话,那反倒说明眼睛发育可能不太好,长大后更易近视。
关于散光,家长们也不用太担心。婴幼儿的散光,是眼睛发育过程中一个特有的现象,与角膜和晶状体前表面的复曲面变化有关。2岁之前的宝宝,一半以上都有200度以下的散光,但散光度数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
因此,家长不必见检查结果上带有“远视”、“散光”等字样,就过度紧张。如果宝宝的视力水平在正常范围内,无需特别干预;如果与正常范围偏差很大的话,建议遵医嘱进行复查或及时采取相应的矫正措施。
宝宝在出生的时候,看东西模糊一片,视觉功能发育不成熟,0-3岁是视觉发育的关键期,但这个阶段视功能也是脆弱的,各种不利因素对视功能的发育影响很大。那么,如何才能让宝宝拥有正常的远视储备,保护好孩子的视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