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为了追求GDP,制定诱导性政策,大把地印发货币刺激楼市。作为现实的人,渺小芸芸众生,怎能对抗这种大势所趋?跟着大势买房,可能是最好的选择。他们大都是大势的牺牲品,都被大势所玩弄;年轻人欲哭无泪,被残酷现实压弯腰
一个国家为了追求GDP,制定诱导性政策,大把地印发货币刺激楼市。作为现实的人,渺小的芸芸众生,怎能对抗这种大势所趋?跟着大势买房,可能是最好的选择。他们大都是大势的牺牲品,都被大势所玩弄。
如果农民工一辈子在城市打工,又没有自己的房子,他们是不是就永远处于低处,或是一无是处了呢?再想想那每年600多万的高校毕业生吧?他们又有几人能够凭借自己的实力买一套住房呢?那到处生根发芽的“蚁族”不就是这些毕业生的现实写照吗?很多年轻人欲哭无泪,因为他们实在已经被残酷的现实压弯了脊梁。
有位朋友每年都在著书立说,广发社会评论,深受读者好评,就这样一个辛勤劳作的学者,都年近40岁了,还没有自己的住房。他说,除非房产业崩盘,否则自己永远都不能在北京买得起房子。他的知识改变不了他没有住房的命运
前段时间,调控楼市的“国五条”一出,很多人排队离婚,为的是把现有的房子过户后,好再买房子,而且可以避税。这是看得到的现象,看不到的仍有很多。比如,从某房产中介口中得知,北京某地的一个级别不高的官员也急红了眼睛,想把自己手中的20多套房赶紧出手,中介算了一下这些房子的市面价格,有上亿元之多。
再往前说,“房叔”、“房婶”、“房姐”的曝光率很高,网传他们都有20多套房,惹得广大网友群情激愤,逼得纪检、监察、检察部门快拳出手,与之划清界线,以求大快人心。
近日,新任总理的同学、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理事长孟晓苏也在媒体上放出话来说,“现在房地产业拉动相关产业占了国民经济总量的13%点几,间接拉动占了37%点几,合起来占了50%还要多”,显而易见,他支持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论断。
另据媒体披露,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锡文在《城镇化中的粮、地、人》一文中说,外出务工的1.6亿农民工中,仅有0.7%的农民工在城镇拥有自有住房。仅这一项数据就说明,未来中国的城镇化必然和盖房子结伴而行。
不可否认,房子已经成了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焦点话题。这是因为,年轻人结婚,想有一套房子作为新房,自然,买房子成了最贵的花销。有房子,你是富人,没有房子,你是穷人,房子成为区分阶层的象征。有房子,有安全感,没有房子,没有安全感,房子和人的心理感受直接勾连。有钱了,想投资,多点财产性收入,第一选择就是投资房地产,而且这么多年以来,很多人也确实赚了大钱了。以前是郊区人想成为城里人,现在有些人想尽办法成为郊区人,因为郊区要搬迁,可以给一笔大的补偿费,或者给好几套房子。
为了房子,尽管有风险,还是有很多人选择假离婚,因为房子带来的利益太大了。为了房子,很多官员铤而走险,利用手中的权力非法地囤积了不少房子。为了房子,很多人把亲朋好友的钱都借得精光,以至于有些人之间还成了仇人关系。为了房子,很多有钱人已经把房子买到了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国。一句话,为了房子,中国人真是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完全用行动拜倒在房子的脚下。
如果你有闲钱,没地方投资,是可以买房,但你有没有考虑过一个问题,投资房产赚了大钱了,是否就因此增加了你的幸福指数了呢?如果你没有闲钱,又把七大姑八大姨的钱都给借遍了,买了一套房子,你住着这样的房子,心里是否真的有安全感了呢?如果你还起了邪念,以违法的手段,或是违背家庭伦理的手段,囤积了很多房子,你的法律底线、道德底线是否就没有了呢?如果你实在没钱,也借不到钱,又急切地想买房,你的心情又会是怎样的呢?
面对这样的疑问,你可能有你自己的解释、理由、选择,你也可能不把这些疑问放在心上,因为你就是要把房子攥到自己的手心里。这种强烈的占有欲充满了你的身心,使你忘记了人生还有更美好的东西等着你去追求。
一个国家为了发展经济,追求GDP,增加就业岗位,制定诱导性的政策,大把地印发货币刺激楼市,地方政府趁机敛财,以使房地产成为重要的支柱性产业,确实有它的现实考虑。作为现实的人,渺小的芸芸众生,又怎能对抗这种大势所趋?跟着走,跟着大势买房,可能是最好的选择。只要跟着买房,就成为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就和众人一样了,也获得了群体的认同感,也就没有了孤独和寂寥。可是,自古以来,跟着大势走的人,大多数都没有在自我人格的土壤上长出奇花异草。由此可以说,他们大都是大势的牺牲品,都被大势所玩弄。他们可能拒绝接受这一点,但这却是残酷的现实,只是它被群体的认同给穿上了一身美丽的外衣,让他们难以分辨真假。
人往高处走,是价值取向。但这个高处是不是就得有房子,是不是就得房子多?没有房子,是不是就代表了低处,甚至一无是处呢?想想那1.6亿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吧?他们即使一生辛勤、流血、流汗、流泪,可能都换不到一所城市里的商品房,甚至有时连住个廉租房的机会都没有。如果农民工一辈子在城市打工,又没有自己的房子,他们是不是就没有了生存的价值呢?他们是不是就永远处于低处,或是一无是处了呢?再想想那每年600多万的高校毕业生吧?他们又有几人能够凭借自己的实力买一套住房呢?那到处生根发芽的“蚁族”不就是这些毕业生的现实写照吗?很多年轻人欲哭无泪,因为他们实在已经被残酷的现实压弯了脊梁。在这样的情况下,《人民日报》却向年轻人喊话说,“别让房子压弯脊梁”,“风物长宜放眼量”,并告诫年轻人,机会有的是,别着急,别抱怨,别太悲伤。
怎能不悲伤?怎能不抱怨?怎能不着急?住房的机会在哪里?2013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说,过去五年,中国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1800多万套,棚户区改造住房1200多万套,这3000万套房子中又有几套能分给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和新毕业的年轻人呢?有位朋友每年都在著书立说,广发社会评论,深受读者好评,就这样一个辛勤劳作的学者,都年近40岁了,还没有自己的住房。他说,除非房产业崩盘,否则自己永远都不能在北京买得起房子。他的知识改变不了他没有住房的命运。
一方面,房地产业成为国家的支柱性产业,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刺激了中国人的买房热情,使许许多多的人向楼市里疯狂押注。另一方面,房地产业又打击了很多农民工、年轻人的信心,而且还把很多企业引向了这个发财的领域,无心去搞科技创新和结构转型,更过分的是,它还使突破法律底线、伦理底线的做法成为社会常态。
水火两重天,有房子的人更多地看到房子的好处,没有房子的人更多地看到房子的坏处。但是,这个社会的方向终究是掌握在有房子的人的手中的,而那些没有房子的人,则只能悲哀地接受这一残酷的现实。
今天,中国楼市的虚妄之火疯狂,影响了许许多多中国人的人生结局。那芸芸众生只要跟着走,就可以比较平静地完成自己的人生使命;那投机钻营买房的人则要在发财的欲望中消耗自己的生命;那突破法律、道德底线的人则要在自己的房子中坐牢一生;那许多农民工、年轻人则要在复杂的焦虑中度过自己坎坷的一生;而那充满了革新意识的创业家们,则要在楼市虚高的利润诱惑下,小心翼翼地寻找自己的生存、发展之路。
刘锋为法学博士,独立学者。微博名“锋语彩虹”
刘锋:中国人的房子焦虑症
编辑:yanjiaxin | 出处: 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