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杨熹文:游走于文字的手艺人

编辑:Lily

  星期五妈妈

  妈妈网:你曾把自己叫做 “星期五妈妈”,文章中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一个做母亲的幸福。你还不是妈妈,却愿意每周五花三个小时来照料一个只有8个月的婴儿,不会觉得很乏味或太辛苦了吗?做“星期五妈妈”期间,你最深刻的体会是什么?

  杨熹文:我在一篇文章(《星期五妈妈》)中写了我的“实习妈妈”经验。这个八个月大的宝贝是一对美国夫妇的女儿,他们几年前到新西兰移民,因为都有过在异国挣扎的经历,我们不仅是朋友,也是并肩的战友,在生活上互相帮助,没有辛苦之谈。在做“星期五妈妈”

  期间,我的体会是:1,对于没有孩子的朋友:孩子从不应该是孤独的产物;2对于有孩子的朋友来说:父母和孩子的成长应该是双向的。

  妈妈网:在《妈妈的梦想》一文中曾聊到你妈妈,让人看起来是一个很伟大的母亲。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妈妈,愿意为了丈夫、为了子女,放弃自己的梦想。尤其是中国女性,在对待家庭问题上,是很具有牺牲精神的。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杨熹文:旧时代的大多中国女性,生活里只有一个核心,就是“牺牲”,对于个人来讲,这否认了一个女人存在的价值,而对于社会来讲,就是人才的损失,是整个社会的悲剧。Facebook首席运营官Sheryl Sandberg在说到女人如何拥有自己的事业时,指出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你的伴侣成为真正的伴侣,分担生活中的责任。在国外,经常在路上看到男人推婴儿车照顾孩子,我在自己租住过的房子中也多见到男人承担一半家务,尽全力支持妻子的事业。一个家庭,双方权利和义务平等,互相欣赏互相支持,这才是幸福的关键。希望这也是中国现代家庭的走势。

  妈妈网:在新西兰你也经历过很窘迫的生活,但是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从没听到你抱怨过你的家境,而是一直保持很乐观的心态。这种平和的心境是受家人的影响吗?

  杨熹文:这种乐观的心态,一部分来源于家人的影响,另一部分是来自后天的自我教育。家人从小给我灌输的思想是,努力就有希望。而在后来独自打拼的生活中,更是遇见很多靠自己奋斗实现梦想的朋友,这些后天的经历告诉我,一个人即便一无所有,也不用害怕,更应该鼓起勇气去奋斗,因为这时的每一分努力,都能让我们有多一分的收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