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抑郁症怎么调理

【导读】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妇在分娩后出现的抑郁障碍。其表现与其他抑郁障碍相同,情绪低落、快感缺乏、悲伤哭泣、担心多虑、胆小害怕、烦躁不安、易激惹发火,严重时失去生活自理和照顾婴儿的能力,悲观绝望、自伤自杀。如能早期识别,积极治疗,预后良好。

是不是性格敏感的人更容易得产后忧郁症?产后抑郁症会不会像很多人说的那样可怕:整日以泪洗面?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难道每个新妈妈都要经历产后抑郁的痛苦吗?

首先,你应该了解抑郁并不是抑郁症。

抑郁只是一种情绪,而抑郁症则是病态的,精神疾病的一种。两者是有很大区别的。能够发展到产后抑郁症这么严重的新妈妈非常少,但是抑郁情绪在新妈妈当中却很普遍。根据英国的一些资料显示,出现抑郁情绪的新妈妈竟然高达80%。大多数人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在感觉希望渺茫的时候,会以泪洗面。也许前一刻,你还骄傲地抱着宝宝,后一刻,毫无理由地,泪水已经无法抑制地涌了出来。

也许有些人自己都无法解释为什么这么情绪化。眼泪会迅速地消失,但这只是表面现象,一两个小时后,同样的情况还会发生。你也许会感到自己很可怜,也许情绪会很暴躁。也许感到前途渺茫,看不到希望。也许会感到自己整个人都很混乱,无法集中精力,记性也很差。这些早期的抑郁情绪通常发生在产后3~4天,母乳喂养刚刚开始的时候。幸运的是,这种情绪会很快过去。

如果你出现了抑郁的情绪,你该怎么做?

尽管你有时候觉得失控了,但是别着急,有很多事你可以做:

首先,接受目前的你。并且告诉自己这一切会很快过去。任何时候,都不要对自己太苛刻。

如果你在母乳喂养的时候遇到困难,也别太心急。因为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至少要花费几个星期的时间,你和孩子才会彼此适应。你可以给自己的医生打电话,和她说说你的情况,遇到的问题,你会得到更多信息和支持。

你和宝宝现在都很好,他休息的时候,你也别忘了小憩一会儿。

请大家做力所能及的工作,帮你分担照顾孩子和家务,或者聘请一位有经验的月嫂,这样你才不会觉得茫然无助。

如果你意识到问题有些严重了,就应该到医院就诊。医生会知道你需要什么样的帮助。

每个新妈妈都应该为宝宝的到来感到由衷的高兴,虽然会因为宝宝的哭闹、生病等情况让你心烦意乱、情绪沮丧。多数新妈妈能很快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把精力投入到照顾宝宝中来,而有一部分新妈妈却在这种不良情绪中越陷越深,由产后抑郁发展成产后抑郁症。

产后抑郁的名词解释为:产后出现的以抑郁为主的短暂情感紊乱。表现为从短暂的心境低落到伴有焦虑和恐惧的严重抑郁,对婴儿及其丈夫的漠不关心、敌意,以及睡眠紊乱等。抑郁程度取决于这些感受的深浅和处于不愉快的日子是否比愉快的日子多。一半以上的产后抑郁症发病会在产后6周出现,高峰期在第10周,持续几年或更长时间都有可能。抑郁程度不同,表现出的症状也不相同,产后抑郁症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但不是所有的症状都会表现出来。

一、生理上的表现

1、抑郁会导致食欲低下、从而体重减轻;

2、容易失眠、早睡、疲倦和乏力;

3、抑郁情绪会降低免疫系统的功能,从而使人更容易患疾病,如冠心病、哮喘、头痛和溃疡病。

二、情绪上的表现

1、容易焦虑,总是担心宝宝和自己的身体状况;

2、容易被激怒,无缘无故对家人发脾气,很小的事情都会引起自己不满;

3、害怕和恐慌,总是幻想宝宝突然死亡,家庭发生重大变故等情形不能自拔。

三、认知上的表现

1、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钝、反应缓慢、还比较健忘;

2、很难做决定、缺乏行动力、缺乏信心;

3、对多数活动缺乏兴趣或愉悦感;

4、感觉活着无用或有罪恶感;

5、有时候很难对宝宝提起兴趣甚至有厌恶感,过了又会自责。

四、行为的上表现

1、莫名地落泪;

2、采取酗酒、吸毒等消极生活方式;

3、缺乏锻炼、不愿运动;

4、不愿意参加社交活动;

5、厌世并有自杀念头,有自残、自杀倾向。

很多因素造成新妈妈情绪沮丧,多数妈妈能自我调节过来,但抑郁程度过了某个界限,就会导致产后抑郁症。导致产后抑郁症的原因是多方面,并不存在单一病因,主要有这几个方面:

生理变化

怀孕期间,女性荷尔蒙雌性激素和孕激素比平时增长了近10倍,产后3天内迅速降低到怀孕以前的水平。孕激素的大幅下降,可能与抑郁症症状出现有关。

心理压力

很多新妈妈对即将承担的母亲角色不适应,宝宝哭泣、生病、喂养和教育问题等都容易让新妈妈造成心理压力而出现抑郁焦虑情绪。

家庭环境

经济条件,住房坏境,婆媳关系等都是导致抑郁症的因素之一。突然遭受重大创伤,例如宝宝猝死、父母去世等是促发产后抑郁症的重要诱因。

既往经历

有过抑郁症史,流产史、单亲、低社会地位、多子女的母亲、父母早年离异、低学历、低收入、等因素均可增加产后抑郁发生的可能性。

孕妇在产后变得悲观绝望,精神焦虑不安或呆滞,常为一点小事而恼怒,感觉到生活无趣无味,很容易激动、记忆力会下降,失眠等,这往往是产后抑郁症的表现。。产后抑郁不仅会严重威胁产妇的身体健康,而且会影响宝宝的发育,导致婴儿发生情感障碍、行为异常,且由于母亲泌乳不足,体重和身高会受到影响。所以应及时治疗。

1、合理饮食。食物中所含的维生素和氨基酸对于人的精神健康具有重要影响。如果缺乏某种单一营养物质也能引起抑郁症,所以可多吃营养丰富而又清淡的食物。

2、要注意保持充足睡眠,保证让大脑有充足的休息,充分利用孩子睡着的时间,珍惜每一次休息机会。

3、放松心情,可以听听音乐、看书、多参加一些户外活动。

4、夫妻要彼此理解。有了孩子,妻子会把对丈夫的关心大部分转移到孩子身上,丈夫要对此有充分的理解。由于妻子产后身体的变化与照顾孩子的辛苦,丈夫要主动分担家务。

合理调适。养育孩子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对这一点早有心理准备,就会少受点情绪的困扰。劳累时、情形低落时或烦躁时,学会暗示自己精神放松,就会有很好的缓解紧张和烦躁情绪的作用。

心理社会因素在产后抑郁的发生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产妇做好生活方式调适和心理调适,配偶和家人要多给予理解、关心和支持,尽量避免和减低不良应激的影响,使产妇保持良好的心态。

产妇生活方式调适

①在做新妈妈之前,需要付出时间和耐心,接受妊娠、分娩、哺乳和育婴知识的培训,减轻对妊娠、分娩和养育婴儿的紧张恐惧的心理,尽早了解学习育婴技能,避免婴儿到来时手足无措,紧张慌乱;

②照顾新生儿产妇会精疲力竭,疲劳和缺乏睡眠很容易导致情绪低落。尽可能多休息,不要什么事情都要亲自去做,孩子睡觉时产妇也尽量睡觉;

③新生命的到来会占用你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要学会寻求丈夫、家人和朋友的帮助,例如请丈夫帮助完成家务和夜间喂奶的工作,请家人帮助准备食物或者处理家务等等;

④保持良好的健康习惯,适度锻炼身体,走出户外,带着孩子到户外活动、散散步,呼吸新鲜的空气,感受温暖的阳光;

⑤保持营养丰富的饮食,多吃谷物、蔬菜和水果,同时注意为自己创造安静、闲适、健康的休养环境;

⑥注意和他人分享你的感受,多与你的配偶在一起,告诉他你的感受;找一个信任的朋友,和他倾诉一下你的感受;和别的新妈妈聊聊天,相互沟通。这样可以缓解你的情绪,也可以学习到新的应对的方法和经验。

产妇心理调适

①产妇的个性特点、认知评价、应对方式直接关系负性应激事件影响结果,培养自信、乐观、积极、健康的性格,采用积极的认知模式、情绪和行为模式,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自信、乐观、勇于面对困难,积极调动内部力量或求助于外部力量克服困难,使应激结果的不良程度减到最低。避免消极应对方式,如自我否定,悲观消极、躯体化、回避解决问题,产生负性情绪和消极行为;

②热爱新的生命,对孩子的到来,要抱有一份欢喜之心。新生命的诞生,是婚姻的结晶,是生命的延续,将给家庭带来新的希望、快乐和幸福,新的生命同时也带来了艰巨繁忙的劳动和重大的责任,在繁忙劳累中体会快乐和幸福。

③做好母亲角色的转换,过去是被照顾对象,现在自己是肩负责任照顾婴儿,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注意克服损失感,如失去自由和许多娱乐,失去以往的身份,失去苗条身材等。作为孩子的母亲价值观需有所改变,对自己、对丈夫、对孩子的期望值要接近实际,对生活的看法也要实际,努力增加幸福感和责任感,感受新生命诞生带来的幸福快乐;

④放弃完美主义的想法,不要迫使自己做所有的事情,不要期望每一件事都做的十全十美,在不感到疲惫的前提下尽力而为。

配偶和家人的支持

①缺乏来自他人的支持是发病非常重要的因素,尤其来自配偶的支持,配偶和家人要了解学习孕产妇照顾和育婴知识,多给予理解、关心和支持,外来的支持可以将负性应激的影响降到最低;

②配偶和家人要愿意承担家务和分担照料孩子的事物,及时告诉产妇育儿的经验,帮助适应新的生活变化,平稳度过陌生和慌乱期;

③为产妇创造安静、闲适、健康的休养环境和氛围,以利于产妇的身心健康;

④帮助产妇适应角色转变和心理转变,培养自信、乐观、积极、健康的性格,培养积极的认知模式、情绪和行为模式,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⑤简化生活避免改变,在怀孕和分娩后1年内,不要做出任何重大生活改变,重大的改变会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使生活更加难以应对;

⑥在照顾孩子的忙碌中,别忘记观察产妇的情绪,多沟通,如发现有产后抑郁的一些表现,分担产妇的忧郁和担心,及时劝解、疏导或咨询专业机构;一旦确诊,尽早干预,避免病情加重,避免不良的后果发生。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查一查能不能吃
食物分类
  • 选择食物分类
  • 五谷杂粮
  • 食物加工篇
  • 蔬菜/食用菌
  • 肉禽蛋/野味
  • 水果
  • 水产品/海鲜
  • 调味品
  • 饮品/饮料
  • 零食/小吃
  • 豆/乳/奶制品
  • 干果
  • 补品
  • 草药
适用人群
  • 选择适用人群
  • 不限
  • 孕妇
  • 产妇
  • 哺乳期
  • 婴儿
能不能吃
  • 能不能吃
  • 不限
  • 能吃
  • 慎吃
  • 不能吃
查看结果
  • 索引
  • 产后抑郁症怎么调理
  • 产后抑郁症的表现
  • 产后抑郁症的原因
  • 产后抑郁症如何治疗
  • 产后抑郁症怎么预防
  • 相关百科
  • 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