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身上出现任何疾病都要及时治疗,这是最关键的一步。在治疗之后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事项,生活里只有面面俱到才能防止炎症反复感染外耳道。
首先每个人都应该有防范外耳道炎的意识,由于外耳道炎是一种由细菌感染而造成的炎症,所以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好个人卫生,特别是卫生意识不强的儿童。如果患有化脓性中耳炎、耳疖肿、宝宝身上有湿疹,更应该注意加强局部卫生,应保持局部的干净干燥,避免乱掏耳朵。
发生外耳道炎之后,如果耳部周围有污物,一定不要使用水来清洗。最好先食用植物油涂抹于脏污处将污染化,再使用消毒棉签将软化后的污垢擦净。如果必须清洗,应先咨询医生使用相应的中药汤剂来清洗。
患者要注意避免搔抓耳朵,尤其是幼儿家长应看护好防止其乱抓。生活中如果需要进行洗澡、理发等这类活动,一定要注意防止污水流入耳道内,患病期间禁止游泳。外用药物应及时更换,严格按照医生要求服用内服药物。
炎炎夏日,有很多人喜欢在水里畅游,通过这种方式来纳凉。但是在游泳时,一定要注意在下水之前使用耳塞将耳朵堵住。否则泳池里的水流入耳道就可能会引起外耳道炎。那么外耳道炎可以自愈吗?
外耳道炎在发病后必须进行积极的治疗,否则病情会逐步加重,也就是说外耳道炎很难自愈。外耳道炎不算是大病,但如果不及时治疗,它却是一种很容易从小病被拖成大病的疾病。
外耳道炎一般是使用药物治疗的方法来控制感染,使用内服的消炎药物,理疗、患处直接上药进行杀菌止痛可治愈该病。患者有发热症状时,应及时对症处理。
外耳道炎如果治疗不及时,使用了错误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会直接使患者的听力受损,而且疾病的性质会转为慢性炎症,到时不单单会影响儿部的健康,对脑部也会带来不良影响。
外耳道炎患者不要私自用药,非专业人员很难拿捏药物的用量,以及所使用的药物是否真正对症。所以一旦出现外耳道炎,一定要及时的到正规医院进行治疗。
由于婴幼儿、儿童的皮肤娇嫩,所以外耳道炎更容易发生在孩童的身上。有些家长很喜欢给孩子掏耳朵,但有时力度没有把握好,一不小心就会使孩子的耳朵受伤引起外耳道炎。因此,即使是“掏耳朵”这种生活中看起来很平常的事,也应该尽可能的到医院请耳鼻喉科医生,帮忙清理耳道内的污物。那么外耳道炎一般多久能好呢?
如果能够及时规范的治疗外耳道炎,一般一周左右患者就会康复。如果耳道内有疖肿引起患者发热,如能将疖肿引流发热的症状也会随之消失。如果接种还未成熟则暂时无法进行引流,所以治疗的时间也会增长。但患者也不需要为此担心,只要能坚持治疗很快就可以康复。
如果是急性外耳道炎没有在早期时进行积极的治疗就会转为慢性外耳道炎,有很多患者慢性外耳道炎的症状甚至会持续几年反复发作,究其原因,都是因为没有及时进行正规系统的治疗,最终很有可能会引起患者耳聋,让患者承受意想不到的痛苦。所以,疾病要治,而且要快治。
有一些特殊人群会在特殊时间内不小心患上外耳道炎,比如说处在哺乳期的女性。哺乳期的女性患病,最担心的就是影响哺乳让孩子的身体健康受到影响。根本不如鸡娃儿道炎怎么办呢?
哺乳期外耳道炎同样需要进行积极的治疗。在治疗期间使用药物,可能会影响到奶水质量,所以需暂停哺乳,使用配方奶粉来代替母乳。哺乳期内如果是症状轻微的外耳道炎,可以在局部使用药物治疗疾病,局部药物多数不会对奶水造成影响,所以也不需要太过担心具体药物种类妈妈应咨询医生。
需要注意的是,有很多妈妈非常担心治疗外耳道炎过程中使用药物会影响给孩子喂奶,出于这种“不得已”,会将疾病一拖再拖,等到病痛实在无法承受后才去医院进行治疗。但这时病情已经加重,给患者带来了严重损害的同时还增加了治疗的难度。所以,哺育宝宝固然重要,但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本来仅需一周就可治愈的疾病,哺乳期女性却一拖再拖,最终使治疗时间延长更加影响哺乳。所以妈妈在患病后应及时进行治疗,及时止损才可以避免给自己给宝宝带来更严重的影响。
外耳道炎会引起患者外耳道疼痛、发热、发痒,严重时还会影响听力,一个人的听力有多重要,这个应该不需要做太多的比喻大家也能够明白。那么外道炎患者在生活中有哪些食物是不能吃的呢?
一切炎症性疾病都不适合吃海鲜发物类食品,如榨菜、雪里红、羊肉、狗肉等。患病期间应绝对禁止辛辣和烟酒刺激,这其中包括很多我们经常在烹饪时用到的调味品,比如辣椒,胡椒,大葱,大蒜,生姜等等。生腥的食物也需要忌口,以及淡水的鱼虾也需要暂时停止食用。
患病期间应尽量避免吃火锅,烧烤,尤其是辣锅,避免摄入油腻的食物和腌制食品。另外寒凉的食物容易引起患者肺气闭塞,造成咳嗽。人在咳嗽时,耳朵内的压力会增强,这会造成外耳道炎症状加重,所以寒凉的食物也应禁止食用。
外耳道炎建议清淡饮食,水果蔬菜可以多吃,注意补充蛋白质。症状严重时不要吃过硬的食物,应烹饪成半流质食物或是给患者准备软食,以免过度咀嚼给患者的耳部带来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