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病原

流行性感冒病原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一种病程具有自限性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与普通感冒相比,流行性感冒的传染性更强,并发症更多。据不完全统计,在全世界范围内,流行性感冒每年的发病率约为10%到30%,每年约有50万人死于流行性感冒。最常见原因是死于呼吸系统并发症。那么引起流行性感冒的病原是什么呢?

流行性感冒的致病原是流行性感冒病毒,人群普遍容易感染,它是正粘病毒科的代表种,简称流感病毒,包括人流感病毒和动物流感病毒,人流感病毒分为甲(A)、乙(B)、丙(C)三型,是流行性感冒(流感)的病原体。其中甲型流感病毒抗原性易发生变异,多次引起世界性大流行。临床症状是急性高热、全身疼痛、显著乏力和呼吸道症状。

流感病毒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易感者与感染者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而传播。所以一般秋冬季节是流感高发期。人流感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和乙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甲型流感病毒由于经常发生抗原变异,可以进一步分为H1N1、H3N2、H5N1、H7N9等亚型。

流感病毒能在鸡胚羊膜腔和尿囊腔中增殖。由于流感病毒抵抗力较弱,不耐热,56℃30分钟即可使病毒灭活。室温下传染性很快丧失,但在0℃~4℃能存活数周,—70℃以下或冻干后能长期存活。对于致病原的诊断方法有间接或直接免疫荧光法、ELISA法检测病毒抗原等。PCR、核酸杂交或序列分析等方法也被用于检测流感病毒核酸或进行分型。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编辑推荐